教育系統在開展主題教育的過程中,用好紅色資源,創新教育方式,不斷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努力推動主題教育往實里走、往心里走。10月31日,第四片區小學“紅色文化”優質課評比活動在閃石鄉中心小學舉行。
本次活動一共展示了四堂優秀紅色文化教學課,主講老師慷慨激昂的語言,生動感人的故事,回顧革命風云歷程,追思先輩豐功偉績,讓現場師生和評委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課例一
彭亞鑫老師帶來的《紅軍第一所正規醫院》,首先通過談話導入,對比紅軍當時的醫院和現在的醫院的不同點,讓學生了解到這所醫院的意義及醫療條件的艱苦,而后介紹紅軍醫院背后的英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井岡山精神,學習先輩堅韌不拔的意志,甘于奉獻的品格!
課例二
王鈺老師帶來的《聶槐妝妙計送鹽》一課中,用一包普通的食鹽導入課堂。通過老師的生動講述和圖片、視頻的觀看,讓孩子們感受到聶槐妝的聰明機智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更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我們身處于和平年代,雖然遠離了硝煙戰火,但是我們還是要學習傳承革命先輩們堅強勇敢,敢為人先的精神,向革命先烈看齊,讓革命先烈的精神薪火相傳!
課例三
劉瀚惠老師的 《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安源》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安源站——路礦站——紅領巾站——終點站”,一步一步走進紅色家園,深入了解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涵養了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情懷。
課例四
“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嘿啰嘿,挖野菜那個也當糧喲嘿啰嘿……”帶著熟悉的旋律走進賀鳳玉老師的課堂,在《紅米飯,南瓜湯》一課中,賀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對和歌謠,再現紅軍生活場景,讓孩子們感受到紅軍在艱苦條件下那種樂觀向上和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讓孩子們知道了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并決定懷著感恩的心,從小學習中華民族的紅色文化,長大報效祖國。
課后,評委老師精彩的點評,專業的引領,高度的提升,讓參與研討活動的老師們受益匪淺。路漫漫其修遠兮,紅色文化課堂教學之路需要大家共同探索。教育系統教師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效!
供稿:閃石中心小學
編輯:陳紫熙
編審:朱麗娟 陳華鵬 王麗萍
精彩評論 共 0 條
請先登錄后發表評論~